大唐不良人

庚新

历史军事

炎热的天气,已经持续半个多月。 傍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,非但没有驱走炎热,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一百一十七章

大唐不良人 by 庚新

2021-9-6 21:48

  “苏郡公为我大唐股肱之臣,但说无妨。”
  武媚娘的声音回荡在宽广的议政殿上,从容而自信。
  之前在阎立本提出以王玄策为征西总管时,看似完美的避开了一切难题。
  也令苏大为无须亲自披甲出征。
  令武媚娘陷入极被动的境地。
  当时她对阎立本说“左相为我大唐栋梁之才”。
  那里面的话,可是透着咬牙切齿的味道。
  现在对苏大为说的话,虽然意思类似。
  但情绪却完全不同。
  此刻的武媚,笑容如沐春风。
  眉眼间,都透着雍容祥和之气。
  只因为,她已经掌握了全部的主动。
  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。
  阎立本说是无立场,不站队。
  但在朝中身为左相,真能无所偏袒吗?
  显然不能。
  在说出王玄策这个名字的瞬间。
  他便已经站在了李弘身边。
  显然,这位大唐左相认为武后终将落幕,这大唐的权柄,终究是在皇帝手中的。
  武媚娘当时虽笑着说左相为国之栋梁。
  可眼里的杀意,可是恨不得将这栋梁拆了,劈做烂木头做柴烧。
  可惜啊。
  无论你左相如何暗运心机。
  天道在我,大势在哀家手中。
  人怎能算过天?
  武媚娘眼中微露得意之情。
  这么多年了。
  当她想做什么,便能心想事成。
  时来天地皆同力的时候。
  再加身边一群谄媚之臣,日夜鼓吹。
  再清醒的人,也会有一种“我有气运加身”的感觉。
  想做什么,就一定能做到什么。
  这岂非是真龙气运?
  这岂非是有大气运在身?
  或许,想望一望那个位置,想当一当女帝的夙愿,也能成功。
  心中,隐隐有一颗野心的种子,在疯狂涌动。
  但她依然极巧妙的将其掩饰下来。
  面上带着符合太后身份的雍容优雅,向苏大为微微一笑:“苏郡公必有高论。”
  “不敢,只是有一些问题未曾弄清,所以希望太后和陛下,准臣问询此军情。”
  若是平时,身为兵部尚书自然可以知悉一切军情。
  但此时在议政殿上,有皇帝和天后在场,所以还得问一声,以示尊重。
  “准。”
  武媚娘淡定而从容的颔首。
  丝毫没给李弘说话的机会。
  李弘嘴角嗫蠕了一下,忍住了。
  苏大为走向那进来通传的太监:“方才军报说,大食人攻占了西天竺与北天竺?”
  “是。”
  太监以头触地,不敢抬头直视这当朝第一权臣。
  “起身答话。”
  “不……不敢。”
  太监战战兢兢。
  武媚娘淡淡道:“既是兵部尚书命你起来,你便起来说话。”
  “是。”
  太监这才敢起身。
  这是一个年纪三旬左右,面色白皙,眼窝微陷的太监。
  眼瞳微微灰蓝。
  不是混血就是突厥种。
  突厥自被大唐征服,许多牧民被卖入大唐做奴隶。
  卖他们的就是过去那些部落的贵人和头人。
  以前卖马卖羊。
  如今卖人。
  无论任何时候,贵人都是贵人,都做得一手好生意。
  只可怜底层牧民,以前不被当人,突厥亡了仍不被当人。
  都是牲口一般。
  这些突厥仔子被卖到长安牙行,又被人牙子转手卖给各大户人家做仆童。
  有时宫里也会挑一些看起来伶俐的充入宫中。
  做太监。
  毕竟大唐富庶。
  百姓如今也不至于卖儿女。
  那么宫中这些宫人侍女、太监从哪来?
  那自然是从那些被征服的胡人里挑选嘛。
  眼下这太监,显然也是如此。
  苏大为看了一眼:“姓名。”
  太监有些不安:“啊……我叫海大富。”
  “咳咳咳!”
  苏大为一口气没缓过来,被呛得连连咳嗽。
  海大富这名字是认真的?
  好家伙,原以为你会叫什么阿史那,李思摩之类,结果取了个汉名。
  还如此有深意。
  差点没让大唐郡公当殿笑场。
  迎着武媚娘狐疑的目光。
  苏大为努力调整了一下情绪。
  看向这海大富。
  这突厥太监佝偻着身子:“我突厥名早忘了,这是当初人家给起的。”
  苏大为摆了摆手,无意纠缠这些。
  “我来问你,攻入天竺的大食人有多少人马?”
  这句一出来,所有人心中一凛。
  知道苏大为的问题非常关键。
  已知西域击败薛礼的大食军有四万上下。
  若再上叛乱的突厥人和当地一些胡人。
  敌人军力当在十万上下。
  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可怕了。
  而在天竺,又有一支大食军。
  那么这支军队,兵力有多少?
  是否可能与西域的大食人携手攻大唐?
  这两支大食军是同属一个大将统领,还是各有统属?
  别看这些问题好像不起眼。
  实则相当关键。
  这些问题的答案,将直接决定,大唐所要面对敌人的强弱。
  还有应对敌情的轻重缓急。
  大唐眼下是不可能派出两支军队,同时征伐天竺与西域的。
  纵然是昔年李治朝国力最强盛时。
  面对辽东和吐蕃两个大敌。
  也有先后。
  先搞定了辽东,才能腾出手来收拾吐蕃。
  名海大富的太监愣了一下,似回忆了一番道:“我记得军报上提的是万余人。”
  嗯?
  苏大为眉头一皱。
  满朝的六部重臣,大唐十二卫将军,各军将和阎立本、武后、皇帝李弘,都是一脸怪异的表情。
  “万余人?”
  万余人特么就打下了北天竺和西天竺?
  三哥竟然如此拉胯?!
  此时的天竺地界,共有五个国家,按东西南北中,被大唐称为五部天竺。
  实际上人家自己肯定不这么叫。
  但是大唐懒得记那些番名,大笔一挥,你,你就叫中天竺。
  你,在南面,就南天竺。
  你,就你了,人狠话不多,北天竺。
  就这么豪横。
  昔年王玄策出使的中天竺,史称戒日王朝。
  国主戒日王是在笈多王朝被白匈奴人打得跪地叫爸爸后,从小城邦发展起来的。
  最终统一了北印度,以曲女城为中心,盛极一时。
  可惜在波斯人的扩张下。
  再加上戒日王死后,出了权臣阿罗那顺伏击唐使王玄策一行。
  最终被王玄策借吐蕃兵给灭国。
  戒日王朝最终狗带。
  顺便一提,戒日王就是当年玄奘西行天竺,善待玄奘,并为玄奘开“无遮大会”的那位。
  无遮大会听起来像是什么天体趴,实际上是僧人的辩法会。
  王玄策打崩了五部天竺,吓得各部天竺王向大唐纳贡称臣。
  备重礼和国书赔罪后,事情便告一段落。
  作为灭国大英雄的王玄策回国后遇冷,封了个朝散大夫,便不了了之。
  灭功之功甚至连记入史册的资格也没有。
  当然没有了。
  你王玄策掳了个妖僧回来,给太宗皇帝献丹药。
  吃完太宗就蹬腿了。
  没斩了你狗头就算朝廷宽宏了。
  还想封赏?
  还想载入史册?
  记下你带妖僧坑太宗的事吗?
  这之后,理所当然,天竺也被大唐选择性的遗忘了。
  然后又是波斯继续蚕食。
  但波斯没风光多久,自己也遇到了麻烦。
  大食人在背后踹波斯屁股。
  波斯人自己焦头烂额,自顾不遐。
  自然没空理会天竺。
  三哥,终于有了翻身农奴把歌唱,自己做主的生活。
  可惜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。
  没过多久,从雪域高原冲下来的吐蕃人,再一次占领了北部天竺。
  吐蕃人的思路很清晰。
  既然天竺这块土地很肥沃,能产粮。
  既然此地有被大月氏,还有波斯人驯熟了的昆仑奴。
  既然大唐派人王玄策,借咱们一点兵,就能打得天竺人纳贡称臣。
  那么这么一块肥肉,我们没理由不自己吃下。
  回答正确,加十分。
  很快,跪过月氏人,跪过波斯人,跪过唐人的天竺人,顺利的跪了吐蕃人,抱上吐蕃大腿叫爸爸。
  可惜,吐蕃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。
  大唐名将苏大为,攻破吐蕃国都,一把火烧了干净。
  并且借口吐蕃残部逃往天竺,派了支偏师杀下雪山。
  于是,天竺人再次跪了。
  跪给了大唐人。
  反正一次跪也是跪,二次跪也是跪。
  习惯了,跪麻了。
  不,赢麻了。
  天竺人此时信的已经不是佛教,是被各征服者改良的不知什么玩意。
  自己催眠自己,揉合了个天竺教。
  总之天竺人就是狗。
  天生就是贱民,要跪迎各路大爷。
  以前大爷是月氏人、波斯人、吐蕃人。
  如今的大爷是大唐爸爸。
  只不过,天竺人万万没想到……
  大食人特么的也杀过来了。
  不到一年的时间,已经打下西天竺和北天竺。
  五部天竺占了其二。
  来势汹汹。
  一时间,天竺人也陷入精神分裂。
  一边叫大唐王玄策爸爸。
  一边管着大食人叫爸爸。
 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。
  苏大为面色古怪:“一万人?就接连打下两部天竺?王玄策是干什么吃的?”
  王玄策怎么也算是名将了。
  苏大为在征吐蕃时也与之共事。
  其人相当有能力手腕。
  做一方都督,实至名归。
  以他的能力,居然被一万大食人就攻下三分之一个天竺?
  王玄策在做什么?
  莫不是吃了天竺人种的鸦片上头了?
  那海大富瞠目结舌,不知如何应对。
  好在程务挺倒是对此知之甚详。
  主动开口道:“回郡公,是……天竺几乎没什么像样的武力,王都督手里只统着三千兵,其中只有八百唐军,其余皆是就地征召的仆从。”
  这么一说苏大为就能理解了。
  只有一个折冲府的兵力。
  面对一万大食人,确实是没法打。
  大食人可不是三哥。
  这个时代的大食正在国力巅峰状态。
  大食军还是很能打的。
  至于就地征召的三哥仆从……
  我谢谢你了。
  估计王玄策看到三哥临阵表现,也会气得想骂人。
  菜得抠脚就是三哥这种。
  牛皮吹得很响。
  真动手就是软脚虾。
  跪得比谁都快。
  王玄策管着这么帮子三大爷,不仆街才怪。
  苏大为仔细思索着。
  开口问:“大食人统帅是谁?有无后续援军,与西域的大食人,有没有联系?有谁能告诉我?”
  环顾大唐诸军将。
  所有的将军们纷纷一脸盲然。
  这个时代,大唐虽是天朝上国。
  虽然是天可汗,是朝贡体系的顶点。
  但是对大食,所知真的不多。
  如果提波斯人,唐人或许还清楚一些。
  毕竟和波斯人打了多年交道,做生意赚了不少。
  要论及对大食人的了解,只怕在场的众人,还没有苏大为知道得多。
  苏大为目光扫过去。
  被他目光扫到的纷纷低头避让。
  这让苏大为不由有些失望。
  作为天下共主,大唐居然对周边崛起的大国,反应如此迟钝。
  甚至连皇帝李弘,还有武媚娘,都是一片茫然。
  只知大食打败了波斯。
  逼得波斯总督向大唐内附。
  完全不知道大食人和波斯人有何区别。
  甚至在心里完全将两者划上等号。
  以为只是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两个名字。
  就在苏大为有些失望时,都察寺卿严守镜上前一步,叉手行礼道:“回天后、陛下,臣倒是对大食之事有些耳闻。”
  他的声音阴柔,雌雄难辨。
  在这大殿烟雾中,有一种说不出的妖异之美。
  武媚娘微微颔首。
  “既然严寺卿清楚,便说出来大家听听。”
  “喏。”
  严守镜施礼,然后看向苏大为。
  “前几年听说波斯被灭国,都察寺便有意在商人中,混入细作,去察看备细。直至波斯总督内附,都有都察寺的秘探在其中斡旋。”
  在场的左右宰相,还有不少人,是头一次听说此事,不由大吃一惊。
  没想到都察寺的手居然伸到如此长。
  几千万里外的事,竟都有涉及。
  严守镜不待众人细思,继续道:“据细作回报,大食为他们一位叫做穆圣的人开创,经历过四大哈里发时期,如今是一位叫奥斯曼的人在统治。”
  苏大为在一旁静静听着。
  头脑中飞速回忆。
  他为异人后,自有过目不忘的本事。
  很快记起前世看过的信息。
  倭马亚家族的哈里发奥斯曼应该于公元656年遇刺身亡,其堂侄、叙利亚总督穆维叶在继承人的大战中,取得最终胜利。
  于公元661年,成为哈里发。
  时间上就是大唐的龙朔元年。
  不知严守镜在这里,为何仍说大食的国主是奥斯曼。
  或许是消息有误,又或者别的缘由。
  总之这个时间上,大食国结束了内部的分裂,向外积极扩张。
  他们的疆域极盛时,东与大唐接壤。
  西至西班牙。
  记忆里,大食人的东线大军是由一个叫哈贾吉的和阿卜杜勒率领,向中亚挺进。
  大致于公元664年占领阿富汗斯府喀布尔。
  然后挥师北上,进军中亚内陆。
  先后征服布哈拉、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等广大地区。
  直至扩张到帕米尔高原,为唐军所阻。
  苏大为正在回忆。
  只听严守镜继续道:“自波斯总督内附后,我们的秘探从他那里探知一些消息,得知大食人共有大军十五万攻向西域方向。
  其中主帅为阿卜杜勒,副帅为哈栗吉。”
  这便对上了。
  苏大为暗自点头。
  “除此之外,哈栗吉还有一个侄子名穆罕默德·伊本,据说是大食军中不世出的名将,当年波斯总督内附时,曾提及此人有意向天竺方向扩张,还提醒我们要小心此人。”
  严守镜有些自责的道:“这消息送到我手上,已经是今年初,当时未及向陛下和天后报之此事,是臣下失职。”
  年初……
  李治差不多就年初驾崩。
  当时千头万绪的,谁有空理会万里之外,一个大食人将军的图谋。
  再说消息传回来时,大食人只怕已经攻入天竺了。
  王玄策的消息在路上也跑了快小半年。
  如今天竺究竟如何。
  只有天知道。
  这事也怪不到严守镜头上。
  武媚娘仔细思忖,从严守镜的话里,只知大食还是挺强的。
  能出动十五万的征东大军。
  但是对大食国究竟多强,还是没有直观的概念。
  也一时体会不到,此事对大唐究竟有多大的影响。
  只是习惯性的向李弘看去。
  “弘儿以为如何?”
  啊?
  李弘从一脸懵逼的状态中回过神来。
  能如何?
  这事我没法开口啊。
  王玄策基本上已经凉了。
  天竺如今都被大食人在攻略。
  王玄策再强,凭一个折冲府的兵力,还有那么一帮子天竺坑队友。
  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不好说。
  但肯定无法再做征西的统帅。
  他能把天竺那摊子烂帐给平了,就算是为大唐尽忠了。
  所以这西域……
  “天后、陛下!”
  苏庆节用力抱拳,声音锵铿有力。
  用气吞万里的气势,大喝道:“末将愿往!”
  李弘,突然有些头痛。
  颇有些为难的看了一眼苏庆节。
  再看一眼一旁老神在在的苏大为。
  再看向自己的母后武媚娘。
  什么情况了你就愿往。
  还没定你做大总管呢……
  再说究竟是先搞定天竺,还是先搞定西域?
  还是西域吧?
  天竺那块地,才到手不久,丢了也不算可惜。
  李弘刚要开口,却见六部主官中,数人疾呼:“陛下,天竺重要性不亚于西域,万万丢不得!”
  一名大将也喊道:“末将家在那里还有香料生意……咳!”
  一着急怎么把心里话都给说出来了。
  李弘一脸无语。
  “母后……”
  “陛下,天后,此事臣有本奏。”
  苏大为长叹一声,站出来,向着李弘与武媚娘叉手行礼:“此次西域之敌情,远超臣之前的预料,大食人征东军竟有十五万人,只怕在西域的数万人只是先锋。
  天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。”
  这话一出口,大殿之上,人人色变。
  十五万大军。
  对啊,大食人向着东方,向着大唐方向,出动的可是十五万大军。
  若再加上后方动员的民力,辅助力工、后勤辎重人员。
  按大唐的算法。
  后勤动员将达九十万人。
  也就是说,整个征东动作,大食动员军民超过百万。
  这种量级的动员和征伐。
  就是冲着灭国大战而来。
  大唐,危矣!
  若任由大食人持续扩张。
  不保证,将来一天,大食人的弯刀,是否会打破长安,架在诸公卿的脖颈上。
  不保证大食人的铁蹄,是否会踏入中原。
  坏我华夏衣冠!
  此时任何一个决定。
  都将关系大唐未来。
  关系华夏,关系这个族群的历史。
  所有的杂念、私心,都必须摒弃。
  这将是文明与文明的碰撞。
  将是血火与刀的淬炼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